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美感教學三

從即興的身體動作,為創作準備

  這次美感教學,以肢體造型動作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隨機的做肢體的造型,隨機停留在某一個動作,作為編號1的動作,請學生記住自己的動作,活動繼續,並在幾次動作後讓學生回到編號1的動作。提醒學生是否爭正的記住自己所發展的動作,之後同樣的活動方式發展編號2、3、4的活動,第一階段活動結束。
  此時學生已經自己發展了四個動作,並能重複這四個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四拍完成1號動作,接著四拍2號動作,持續地完成一個連續四個動作的循環。第二階段的活動結束。
  以上兩階段的活動,學生大都順利完成。有部分學生無法回到原來的動作,或是不同階段的動作太相似,都請他們要在發展並確定一個他們可以完成的動作,教學過程也相當順利。
  第三階段就是整合,在經過前二階段的探索,我希望以任務的方式,學生就他們現有的動作,進行任務,完成一組人選擇其中兩位同學的動作,共同將八個動作整齊的表現。我發現學生共同討論發師困難了,而且時間太短無法完成八個動作每個動作似拍的連續動作,最後只好調整到一組只要完成一位同學的四個連續動作即可。因為上課時間已到,最後只能每組一個整齊的動作,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原先的設想是希望學生能夠瞭也動作的由來並非那麼的難得,而是可以經由自己的即興發展之後經過討論就可把動作編織起來。而且設想他們發展動作之後能夠就彼此的動作去選擇共同確認最適合的動作來作為自己創作的依據,但最後卻無法順利完成完成這一教學過程。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美感翻轉教學

翻轉教學,我們已經翻轉好多年了
  
  從教學引導中,發現動作、發展創作規則,然後帶領學生完成創作任務,這就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過去,教學概念總是停留在老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學會這些內容就是完成學習。這我們都稱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完全主導學習的內容,教學就是將老師準備的內容假設為學生最需要學習的內容。把學生教會了,老師完成任務,學生學習完成繼續下一個學習。例如:舞蹈的學習,就是老師設計好一支的舞蹈的動作,或是先去學習一支舞蹈動作(如課間韻律舞),而教學的過程是老師將這些設計的動作,逐步的帶領學生,按照節拍學會動作,學習過程就是學生跟著教師的指導,一步一步地完成作品,最後做總結的演出。而演出時的評分是總結性評量,所以佔學習成績的比重最高。
  如果,將教學過程稍作修正,動作設計的過程,也帶領這學生去發現、探索和選擇,在逐步完成這些動作時,透過分組教學,讓不同的組別跟隨老師帶領探索的過程,發展屬於自己一組的動作。一個班級教學可能展出不同的幾組作品,而且還能彼此觀摩、分享、討論。之後再進行修正。呈現的過程不是總結評量,而是教學流程的一環,每一個環節都能評估自己在成長。
  兩種流教學程,都是老師帶領學生完成作品,第一種的教學結果,教師可控制的層面較高,而且最後作品的完成度也會較完整,學習的成果也更具體。從輸入到輸出的流程是可控制的,意外較少。第二種可以帶給學生更多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學生會探索自己的可能,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也能經歷元素的探索到創作完成的過程,了解創作的醞釀、發展和完成。最後的作品可能殘缺不全,精準度不高,學習的成果不是具體可見,從教學開始、發展到結束也不是老師所能預測和控制的,教學目標的敘寫,無法非常精準的說明所達成的具體能力。相對於第一種方式,不確定性很高。兩種教學的過程同樣都是活動的方式,同樣要完成作品為任務。
  如果我們以第二種肢體動作教學的方式,來解釋所謂的翻轉教學,相信就很容易理解了。現在所謂的翻轉教學強調的就是把學習權回歸學生,讓探索的過程讓學生參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設計的績學內容是去獲得知識過程的步驟,而不是讓學生就現有的知識認識和記憶而已。所謂的翻轉在藝術教學事實已經行之多年,因為藝術的學習從來都不是直接教給學生作品的過程,而是帶領學生在知識、想法和技術嘗試、巧累積的過程。
  如果僅是從學會藝術表現的層面來看,我想上面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儘管老師在教受一個作品的過程,一定透過各種方法讓學生來學會教學設計的動作,在動作帶領地的過程,學生的技術學習一定跟著成長累積,最後才有可能內化成一個作品的演出。所以這種學習方式,過去廣為老師採用,也因為在教育上,重視評量和成果的關係,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確保完成教學設定的目標。在教育上成果方面,短期就能做統計、規劃和比較。所以曾經成為教育主流思考。
  如果從美感建立的角度來看,藝術的學習如果能夠回到最初的源頭,例如舞蹈表演回到身體的探索,動作的發生在於身體如何運用,而肢體運用當然需要某些技術面的支持,在探索過程如何了解到高難度技術是需要時間錘鍊的,而在當下如何透過現有身體的本能,經過一些努力之後,可以完成想像中的作品。對於美的想像不再是空想而已,而是在思考為何他人能夠表現得如此扣人心弦,自己必須透過那些學習才能達到相同的目標,對於每有期待,而且對完成的步驟有深刻的理解。在逐步探索中建立自己對美的感受,學習是一直持續累積而上的,沒有所謂的終點。

  一直以來,在表演藝術教學中,我就持續這樣的觀點。所以帶著探索、發展和創作。在這次的美感教學中,讓我更深入思考,在探索中回歸到增加美感的累積。我也在嘗試把這些任務在學生身上發展和試探,希望能夠讓藝術教學在美感探索上,能有更聚焦的教學模式。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五年級的美感教學 二、肢體活動

  肢體活動在三、四年級的表演藝術教學中,學生已經有很多經驗,在靜止中做不同造型的123木頭人的活動,已是學生習以為常的活動,五年級的學生如何讓他在同樣的活動中得到新意?或讓他們覺得有更多的挑戰性?我該如何開始引導?教學前這是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我對這些問題有基本的相法,相信教學的意義就會凸顯出來,如果教學只是照本宣科,那教學必然是無趣又無聊。
  五年級學生對於性別的分野,比起中年級是敏感而又好奇,想要破除學生之間性別的界線,一定要讓他們能夠在活動中完全的忘我的境界,過去我也曾經在學生性別方面做更多的突破,但只要一分組,需要身體接觸,所有的努力都會在瞬間破功,性別似乎是學生牢不可破的藩籬,有時會覺得越努力企圖去突破,得到的反效果越多。肢體活動在個人的肢體造型活動已經有太多的經驗,美感的教學,應從自己的出發,結合更多元素後,表現出更具美感的表現,而群體造型如果只有同性別一組,表現就缺乏多元組合的特性。所以,學生能夠忽略性別的元素,進行群體造型活動就變成這次活動主軸。目的希望學生有多元的肢體表現,又能在身體上破除性別之間的隔閡。所以我運用了身和地面接觸點活動。
  活動從單人接觸地面的點開始,不同的接觸點會形成學生不同的身體造型,接著是兩人,分組時請特別要求要有不同性別的組合,有些學生主動要請不同性別的組合,部分學生還是堅持同性別的組合,這是我從三年開始的要求,只要超過某個比率的異性分組,活動就會持續,而比率永遠都在老師的心中,因為在活動一開始就過度的強調性別的問題,接下的活動必然低盪到無法進行。活動要求是兩人除觸地點外,還須有部分的接觸。接下來當然是多人一組,八人以上接觸在地上點越少,身體接觸的機會就多了,大部分的學生此時都已達成任務為目的,和其他同學接觸已經變得理所當然。
  經過這個活動,我更確立往後教學的目標,教學活動計畫每次上課都要分組完成一項任務,希望學生能盡力完成。已完成交付的任務為目標。活動內容自然以身體的美感呈現為主。我認為交付給學生任務,他們要達成任務就必須放下自我,在團隊中盡力地朝向任務目標。
  接下來,我的任務當然是設計一次又一次教學任務,要挑戰學生了。

教學活動照片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五年級的美感教學: 一、持續遊戲化的活動教學

                五年級每週一節的美感教學的執行,雖然有很多想法,但將想法落實在這一節課才有意義,五年級的小朋友,在三、四年級都曾經上過我的表演藝術課,美感教學如何將他門已經擁有的身體表演經驗,在以創新和創意的基礎,能夠進行創作,創作時能夠更清楚美感表現的原則。也就是在原有表演的基礎經驗下,透過創作的過程,理解美感原則,並能說出美感表現的重點。
    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的重點,是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更順暢、更完整、更有可看性。當然,能創作的基礎必須理解如何運用身體的元素和創作原則。所幸,這批學生在三、四年級的表藝課就學習過身體創作的元素和原則,讓我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能夠從美的原則來帶領教學,同時也檢驗過去兩年教學之後,學生在身體和聲音語言表達方面,在應用的過程他們感受和實用的能力到底有何不同。
    學期開始還是先給學生簡單又有興趣的遊戲活動。剛編班,同學之間並不熟悉,所以先讓同學玩互相認識的遊戲。五年級學生對遊戲依然熱切,讓學生喜歡這堂課還是我必先建立的基本調性。上課只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才能帶領學生有效學習,老師必須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才能掌握學生是否維持高度的參與感。開學的前兩週我就著重在學生對於教學活動是否具有強烈的參與感和高度的興趣。在遊戲中我觀察到學生都熱切希望教學遊戲能夠持續進行。
  第一週是換位置遊戲,遊戲方式是,老師指定一位同學,叫出另一位同學的名字後,就跑向那位同學的位置,如果在跑者到達之前,被叫名字的人立即叫出另一位同學的名字,就可以逃出原位置不被抓到,並跑向被叫的名字的人,如此持續下去。簡單的叫名字換位置遊戲,學生在被叫名字後能否立即叫出另為同學的名字,不被抓到。表現出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對同學得熟悉度,在活動中對於記住其他同學的名字變得更為積極。
  第二週是貓抓老鼠的遊戲,遊戲方式是,指定一位同學為貓,其他同學為老鼠,貓必須喊出:我是貓,然後開始抓老鼠,老鼠快被抓到時,必須喊出另一位同學的名字,這時被喊到名字的同學就變成貓,立刻喊出:我是貓,就可開始抓其他同學。這個遊戲和上周的換位置遊戲有同樣的效果和功能,但比較激烈,學生的反應時間更短,而且對同學必須更熟悉才能在遊戲中避免被淘汰,所以學生對於瞬間的反應能力,必須更為專注。

  在這兩個遊戲後,我又開始思考美感教學是什麼,是教導學生學會什麼是美感,還是建立他們更積極的態度比較重要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美感無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教學活動真正的了解,但激發學生積極的態度才是學習真正的開始。活動後我更確定了,激起學生積極的態度是這次美感教學的第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