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美感教學五

身體動作發展與創作
  利用三周、三節課時間帶領學生嘗試創作,結合前兩次的動作展,配合聲音課程老師使用的嘉禾舞曲,讓學生結合音樂,感受並發展出一段與自己身體工作,並與他人合作的作品。
  教學過程我扮演刺激學生發展身體動作,並做簡單的方向規劃。學生則扮演發展自身的動作,結合音樂的感覺發展,並能夠在群體中展現自我,也能和同學共同完成一件小品舞蹈。
    我將嘉禾舞曲的音樂分為三大段,第一段從上一次的教學活動所發展的四個動作中,由學生選擇一個從場外進場後動作凍結,讓動作進場後,還能思考自己必須再畫面的哪個位置,由學自己去思考和處理,這個片段完成比較沒有問題,因為單純所以幾乎學生很快就完成了,部分同學位能帶著動作上場,上場後位置也沒能處理,所以讓學生就自己所表現的成果在握討論和修正。這時候我就發現上課時間太短的問題,過去上表演課我都兩節課連排,所以學生在創作、修正、再創作能夠在同一次的上課完成,但一週一節的上課模式,再修改的過程必須一週後才能完成,學生對於發展動作已經遺忘,下一次必須再提醒重來,這是上課所遭遇到的難題。但在學校的現有的課程安排下來完成美感教學的任務,對於教學實驗所展現成果,才有解決提升目前教學安排的意義,當然如果能因此改變學校體制的教學靈活度,對於整體教育的意義或許更大。     
    樂曲的第二段和一、三段的曲式不同,我原本希望學生討論兩~三個整齊的動作,但第一次的練習後,發現學生將前次活動的四個動作連續呈現,而且重複一次的效果不差,我立即修正這一段的動作要求,讓學生把原來發展的四個動作在音樂中完成。而且強調兩兩互動的感覺。又一節課結束了。短暫的上課時間,要帶領學生比較開放式的創作,似乎存在著先天性的扞格,在強調教育要開放學生的頭腦的當下,教育體制和開放思考卻彼此抗衡,這是陳年之痛,即便是政策端的頭腦看到了,回到學校周課表的排課安式,及固著於每週授課時數的授課安排,卻阻礙教育的開放步伐。當然我們已經習慣了困境中奮鬥的上課模式了,偶而只能在寫文章得時候,發發牢騷罷了。
  終於來到結束單元一節課,一週的時間常在思考,學生能否如期的完成,當然也在想學生能夠如自己的想像搬完成創作嗎?更難排除的依舊老師心中那排回不去的「教練情結」。因為我們希望學生完成如我所標示的教學目標:和同學共同完成創作,且能了解其中動作發現任發展的意義。
  朝著教學目標前進,希望本周能夠帶著學生完成創作,第三段我給學生的指令是完成兩個整齊的動作,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很自然地以性別來區隔動作,我馬上提醒希望分組表現也應考慮到不同性別的組合,學生大都能夠及時修正,但性別的整合在五年級學生身上的確還是大問題。學生終於完成任務,我將們的成果錄影,原本希望學生能過看領後再次修正,但時間永遠都不夠用。

  上課後提問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什麼?結果令我滿腦問號?看看學生的影片和說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